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
 首页  中心简介  重要文件  工作动态  课程建设  学习交流  理论研究  资料下载 
  工作动态
学校组织吉林省高校课程思政专...
学校组织首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
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长春中医药...
关于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评选...
关于转发《关于开展普通本科教...
长春中医药大学关于开展2022年...
长春中医药大学关于评选第二届...
长春中医药大学关于评选第二届...
  学习交流
学校召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评选...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年丨长春中医...
学校召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
我校组织校级课程思政专项研究...
王金凤解读课程思政“113435”...
马克思主义学院付晓男从哲学视...
马克思主义学院徐永军作“课程...
门瑞雪教授做客“名师讲坛”谈...
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建设 > 正文
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刺法针灸学》
2023-04-20 17:14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刺法针灸学》

课程类型: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负责人:王朝辉

授课对象:中医学专业

开课单位:针灸推拿学院


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情况

2017年,我校党委印发了《长春中医药大学关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旨在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学生们综合能力及个人素养普遍得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更为主动,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更加投入,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传承中医的使命感更加强烈。对此,我们团队认真学习及实施了课程思政改革相关的文件精神,结合《刺法灸法学》的专业特点,展开了教学思政改革。

《刺法灸法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刺法灸法学》的教学不仅使对祖国传统医学是一种传承,还是对新时代针灸医生的一种培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秉承着“使命与任务、规范与精通、立德与树人、创新与务实、兼容与并序”的理念,在课程教学方案设计的过程中,以培养师生责任担当的情怀,技能扎实的职业素养、仁心仁术的大医精神、与时俱进的思维理念为目标,重点引领学生的思想价值风向,建设了《刺法灸法学》的思政课程教学模式。

《刺法灸法学》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不仅使专业课更受学生欢迎,也令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以德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教育念已在我们团队教师心里达成共识。


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情况

围绕校党委提出的“思政育人”的教学理念,团队教师通过互联网、医学古

籍、名家医案等多种方式来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在顺利完成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融入思政元素,对课程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努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个方面,以实现中医药专业教育、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多重效果。经过团队教师对《刺法灸法学》课程的思政教学实践,已初步形成了程思政教学的模式。

1.使命与任务培养责任担当的中医情怀

传承经典是我们学习中医的精髓所在,教师每次提前十分钟到课堂,每天领诵一段古典歌赋,不仅能增强学生们传承中医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同时也加深了教师对古籍的认识与理解,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实施师承制培训,加强学生对中医及中医疗法更深入的认知。

2.规范与精通-培养技能扎实的职业素养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课前齐声诵读着名医孙思邈《大医精诚》。同学们神色庄重,声音铿锵。通过诵读经典将医德医风教育融入课堂,进而提升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素养。教师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及素,丰富经验,带头营造学习氛围。从思想上,教导学生做到“心领神会”。在教学上,我们让教师采取师生互动,三促一改的教学模式。师生的共同提升才能促进针灸学的发展。

3.立德与树人-培养仁心仁术的大医精神

运用PBL教学法,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模式,设置情景案例,锻炼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医生,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作为教师,灌输学生正确医者观念,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

4.创新与实务养与时俱进的思维理念

将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授课中引领学生关注针灸前沿动态,通过纽约中医论坛,小小书屋等公众号,了解针灸研究的热点,如激痛点疗法、舒适化针灸等,以及在治疗植物持续状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探索,开阔学生视野。倡导与推进项目研发,如起针器,穴位贴敷等研发项目。让学生意识到新时代的我们要充分发挥创新精神。

5.兼容与并序引领学生的思想价值风向

名医名师引领,了解古代现代及身边的针灸大家的成才之路,精研名医医案及医德医风,引领现代医学生的思想价值风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的拓展新时代下针灸的发展,不断更新知识库,学习针灸新思想,如学习石学敏院士“醒脑开窍”的针法、王富春教授的特色针法等,旨在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理论研究临床实践,使之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中医,做到与时俱进。

课程评价与成效

1.课程考核评价

《刺法灸法学》课程平时成绩占50%,期末卷面成绩占50%。平时成绩的组成分为6部分,即随堂实操占比30%,经典歌赋《金针赋》背诵占比10%,课堂发言占比20%,综合技能考核占比20%,期中测试占比10%,自学作业占比10%。期末理论考核、期中测试设计思政相关内容考题,如针刺操作中,穴位处出现瘀血,如何与患者做好解释沟通工作等。随堂实操考核、综合技能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医学人文关怀,严谨的科学精神,规范的操作行为,团队的合作精神。经典歌赋的背诵、自学作业,重点考核学生对古文化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文化自信、自学能力。课堂发言中,会结合热点事件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宪法法制意识和政治认同。如克隆人、代孕的违法问题等。

2.学生评价

课程组所有教师,学生评教分数在98分以上,受到学生肯定。2018级针推1班学生韩辰(学号1803010111)说:在《刺法灸法学》的学习中,我学习到了针刺、艾灸、拔罐、穴位埋线等操作技能,课后跟师出诊,教会了我科学严谨的临床态度,老师还指导我参加了大创比赛,教我勇于创新,老师还是学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会的指导教师,也是我的青马指导老师,教我坚定信念,教我勤劳善良,经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大学二年级我已经有了勇气在假期给父母治疗。我喜欢这门课程,更喜欢这门课程的所有老师。

3.校内外同行评价

课程组教师多次接待国内其他中医院校的同行专家的观摩学习,他们对课组的授课形式、考核方式、授课质量及课程思政开展情况均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天津中医药大学田露教授认为:长春中医药大学的课程思政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受到了光明日报、中国中医药报的多次报道,《刺法灸法学》作为学校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4.改革成效及示范辐射情况

修订了64学时的课程教案,将知识点与思政内容有机融合。编纂课程思政案例16个,2019年,在全校课程思政经验交流大会做主题为《和光同尘、与时舒卷》的《刺法灸法学》课程建设经验,立项思政专项课题2项,发表了思政论文1篇《刺法灸法学思政教学与实践》。


课程特色与创新

1.课程教育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相结合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本课程对中医针灸经典深入挖掘,养心修心正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寓价值观引导于中医素养和临床医技的提高,逐步实现育人与育才的统一。

2.课程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

教师会结合很多国内外的研究情况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当前刺法灸法学在国际上的发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目前针灸医学的发展形势,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国热情和对专业的学习热情。

3.课程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

课程教育中教师亲自示范指导,真人实操,严格规范医疗行为。引导学生向上复习相关知识点,向下联系临床,培养严谨的医学态度,进一步作到“有训练、有检验、有进步”的教学要求。增强职业责任感,教育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并自觉践行针灸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

4.课程教育与社会热点教育相结合

不仅会使思政课教学更加丰富,而且也会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视角,判断和对待社会热点问题,养成学生自觉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新闻举例:中医拔罐在奥运会火了。北京时间2016年8月8日,“飞鱼”菲尔普斯在奥运会上,其背部出现的圆形深红色印记引起了全世界观众的注意。美国体操运动员亚历克斯·纳道尔说:“今年我的身体状况很好,秘籍就是拔火罐,这比其他任何方法都要有效。”

将新闻案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引出《刺法灸法学》第四章拔罐法教学内容,从国际视角培养针灸专业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对中医文化的自信心,使中医药文化走向全世界。


课程建设计划

在思政内容上,进一步挖掘与《刺法灸法学》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作为《刺法灸法学》教材的主编单位,在参与编写十四五规划教材《刺法灸法学》的过程中,与编写专家进一步商讨确定。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超星慕课、学习通等。

在教学组织上,进一步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全员参加学校组织的课程思政培训,选派1~2名教师参加校外培训及交流,举办教研室课程思政研讨会8次,编写及修订思政案例16个。

在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上,进一步完善现有考核评价体系。将医德医风分数提高,加入法治观念、“三观”评价、政治认同等内容。

成果推广上,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知识凝练能力。发表思政专项论文1~2篇,力争完成《刺法灸法学》思政教材或著作1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