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
 首页  中心简介  重要文件  工作动态  课程建设  学习交流  理论研究  资料下载 
  工作动态
学校组织吉林省高校课程思政专...
学校组织首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
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长春中医药...
关于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评选...
关于转发《关于开展普通本科教...
长春中医药大学关于开展2022年...
长春中医药大学关于评选第二届...
长春中医药大学关于评选第二届...
  学习交流
学校召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评选...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年丨长春中医...
学校召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
我校组织校级课程思政专项研究...
王金凤解读课程思政“113435”...
马克思主义学院付晓男从哲学视...
马克思主义学院徐永军作“课程...
门瑞雪教授做客“名师讲坛”谈...
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建设 > 正文
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方剂配伍规律研究》
2023-04-20 17:48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方剂配伍规律研究》

课程类型: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负责人:张文风

授课对象:中药学专业

开课单位:药学院


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情况

1.“立德树人”指导下的课程思政目标建构

教育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如何在中医药高等教育中解决立德树人的探索是大学教育的重点。

长春中医药大学的办学定位为有特色、高水平、国际化的一流应用研究型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是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具备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较为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较强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传承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和中医专业特点,依据《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是研究生的核心课程课程内容特点,以“立德树人”为育人宗旨,构建了“团队精神、大局意识和个人发展”融入到专业知识传授中的课程思政目标。

2.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结合的价值塑造

《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是中医学科研究生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在本科方剂学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方剂的配伍规律。因方剂中的组成药物的功用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通过合理的组织,调其偏性,制其毒性,增强或改变原有功能,消除或缓解其对人体的不良因素,发挥其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综合作用,使其各具特性的群药组合成一个新的有机整体,符合辨证论治的要求。通过药物配伍达到增强药力、产生协同作用、控制多功用的单位中药功效发挥方向、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及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等方面的功用。因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方之组合,能使药各全其性,也能使药各失其性,无论何种情况,为达到全方最终功效,方中的每味药物都在它组方结构的位置上发挥出它最大的作。

依据《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课程特点,药物的配伍犹如人与人的合作以及团队成员间的协作。人的发展或者发展的高度,都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团队的发展也离不开成员之间的紧密团结协作,故在《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授课过程中,教学团队始终把“团队精神、大局意识和个人发展”融入到专业知识传授当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三融合”为特点的课程思政模式

《方剂配伍规律研究》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突出理论与实践、传承与创新、思政与专业相融合为特点的课程内容。通过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夯实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提高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通过传承与创新相融合,达到古为今用、古今结合,提升传承与创新能力;通过思政元素与专业识相融合,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与岗位胜任力,最终成为适应我国“新医科”发展需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医药高层次人才。


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情况

1.基于课程特点的思政元素契入与体现

根据《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课程特点,根据每个单元的具体内容,围绕课程思政目标,以“团队精神、大局意识和个人发展”为核心,挖掘思政元,重新编撰教学大纲。本门课程共16章,共32节,挖掘梳理20个课程思政点,完成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编写。(见表1《方剂配伍规律研究》课程部分思政元素梳理一览表)

表1《方剂配伍规律研究》课程部分思政元素梳理一览表

序号

内容

思政元素

内涵及意义



1

第一章

方剂的

组成与

变化


方剂的组成原则及方剂的组成变化


方剂的组方与团队建设。


方剂要有君臣佐使,各司其职,共同发挥一致疗效;团队发展也要团结协作,各司其职,目标一致。




2


第二章解表剂

辛温解表:

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

甘草在麻黄汤中的作用与人的团结协作关系。

甘草在麻黄汤中是使药,协助了每味药物的作用,看似药量不重,却缺他不可,人要有协调和有广泛沟通能力才能全面发展。





3


第二章解表剂

辛凉解表:

银翘散、桑菊饮、麻杏甘石汤

金银花连翘在银翘散配伍意义及启示。

银花和连翘在银翘散中都做君药。相辅相成,发挥作用,犹如单位的两个负责人,在解决一件事情时也应该相辅相成。





4


第三章泻下剂


寒下:

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大承气汤急下存阴的目的是什么,与处理事情时机的掌握有何启示。

急下存阴,急下看似有损伤,却是时机把握的准确,说明事情的处要审时度势,伺机而动,准确出击,才能一蹴而就。





5


第四章和解剂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大柴胡汤


肝气郁滞用和法的启示是什么?

五脏中,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治以疏肝养血为主,在团队合作,要因成员个性差别,因人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解决问题。





6


第五章清热剂

清营凉血:

清营汤、清瘟败毒饮清热解毒:

济消毒饮


清瘟败毒饮与温疫的关系。

走进五运六气示教馆,了解温疫,学生了解温疫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因素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





7


第五章清热剂

清脏腑热:

龙胆泻肝汤、清胃散、芍药汤、白头翁汤

龙胆草苦寒直,用作君药,利与弊是什么?

龙胆草苦寒,泻肝,大量容易苦寒伤胃,少量用却健胃,用之得当发人的优势,就会起到良性作用,用之不当,就会起到危害作用。






8




第六章温里剂

温中散寒:

理中丸

回阳救逆:

四逆汤

温经散寒:

当归四逆

伤寒论》序中“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的启示是什么?


医者应以大医精诚古训为指导,像医圣张仲景一样,精益医术,才能成为合格的医生,发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职责。






9




第七章补益剂



补气

四君子汤、补中益气




理解四君子汤与君子的内涵?

四君子汤四味药材均属于平、温药材,不燥热,补性平和,品性中正,不偏不倚,从了“君子致中和”的古意,所以用“四君子”来命名。人如君子,在处理事情,从容和缓,不急不躁,能去的理想的效果。















10

第七章补益剂

补气

四君子汤、补中益气

解道地药材人参。

通过走进中医药博物馆了解道地药物人参等药物,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中医的认可。



11


第七章补益剂


补阴

六味地黄丸、一贯煎

六味地黄丸三补三泻的配伍特点与团队人员搭配启示。

六味地黄丸三补为主,三泻为辅,次分明,有补有泻,团队人员也应该取长补短,协调配合,个性互补。



12


第七章补益剂


补阳

肾气丸


少火生气,方中应用桂枝,为何不用肉桂?

肾气丸是体现了阴中求阳,阴阳两虚,肉桂比桂枝要温燥,用之不当,耗气伤津,棘手的事情处理一要徐缓,切不可急躁,欲速不达。





13





第八章理气剂



行气:

半夏厚朴汤

降气:

定喘汤、旋覆代赭汤




定喘汤中白果与麻黄的配伍启示。

定喘汤所治病证病位在肺,方中麻黄辛温,宣发肺气,白果收涩,敛降降肺气,两者相反相成,共同挥宣肺定喘的作用。麻黄与白果在功用上彼此截然相反,却在定喘汤有了协同的药效。在团队中,每个人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性格互补,角色互补,想法互补,结果理想。





14





第九章理血剂




活血祛瘀:

血府逐瘀汤、补阳五汤、生化汤



补阳还五汤为何重用黄芪,少用地龙?

启示是什么?

重用黄芪,为君药,使气旺血行,重在补脾生气,地龙,小量应用,通经活络,为补气的黄芪开通道路。

团队中,虽然领导者作用不可或缺,甚则起决定性作用,但即使再名不见经传的某个成员,也会在共同解决的问题中发挥协同助力用。


15

第九章理血剂

活血祛瘀:

血府逐瘀汤、补阳五汤、生化汤

补阳还五汤在脑病患者中的应用。

通过走进附属医院脑病中心,了解补阳还五汤在脑病科的应用,坚定学生中医信念。





16




第十三章治风



疏散外风:

川芎茶调散

平熄内风:

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




张锡纯确立镇肝熄风汤药物组成前后的启示。

张锡纯在最初治疗肝阳上亢化风的病证的前提下,确立了镇肝熄风汤的组成,以镇肝降逆为主,在应用中,患者病证加重,而在加上了陈、麦芽、川楝子后,效如桴鼓,说明在处理事情往往要因势利导,把握火候,人也不要因为自己的在队中作用小而轻视自己。





17



第十四章治燥


轻宣外燥:

清燥救肺汤

滋阴润燥:

阴清肺汤



清燥救肺汤中桑叶的使用启示。

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桑叶甘苦寒,能够清肺润肺,生津,方中取入冬经霜的桑叶,使其能够清肺热能力增强。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要经过不断的历练和经历,才能更好发挥作用。



18


第十四章治燥

轻宣外燥:

清燥救肺汤

滋阴润燥:

阴清肺汤


清燥救肺汤的临床应用。

过走进国医大师王烈传承工作室,了解清燥救肺汤的临床应用,并通过参观工作室,了解国医大师才之路,坚定中医信念。




19



第十五章祛湿剂


清热祛湿:

茵陈篙汤

利水渗湿:

五苓散


五苓散中配伍桂枝的意义及启示。

五苓散中配伍桂枝的作用有两个方,一是解表散寒,二是温阳化气,而作为佐药,说明在团队的人中,也许不是主要负责和引领位置,但是因为他的能力的多面性,使其在团队中缺他不可。




20



第十六章祛痰剂


燥湿化痰:

二陈汤

化痰熄风:

夏白术天麻汤



二陈的由来和示。

二陈汤中用的是陈半夏,陈陈皮,两味药都是辛温之性,用其陈者是降其温燥之力,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在团队的协作中,一定要沉稳面,少冲动,少偏性,才能有更好的合作成效。


2.基于多元的课程思政元素的梳理与挖掘

2.1课程思政素材的梳理与挖掘

结合课程特点,通过方剂的讲授,依据方剂的来源、出处、配伍思想、古医家的成长历程、医德故事、医理名言、中医典故,梳理和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医德医风、理想信念、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等,同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大思政”工作格局,全面提高大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2.2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的建立与实施

针对《方剂配伍规律研究》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以方剂方名、治法、配伍等为切入点,围绕“团队精神、大局意识和个人发展”,纳入与课程相关的医德故事、名家名言、中医典故,按照医德医风、理想信念、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等分类,建立《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现完成60个案例。

3.基于多路径的课程思政模式建立与实施

3.1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线下课堂教授以核心内容为主,夯实理论基础。线上微课、速课等教学资源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平时测试、口试、医案等线上内容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突出个性化培养。线上自测资源的应用,使学生可以边学边练,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现已经完成微课录制工作,共录制时长240分钟;录制部分速课,发布于学习通上,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并及时总结线上教学经验,进行全校范围内线上教学交流3次

2020年获批课程思政示范教材建设专项研究课题1项,发表课程思政论文1篇,筹备撰写课程思政教材1部,现已完成初稿。

3.2以课内、课外相辅助的教学方式

(1)课内“三阶式”教学法:以“证—法—方”的顺序讲解方剂配伍,培养学生“随证立法”、“依法处方”的中医临证思维。“三阶式”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思考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知识面的拓展。

(2)课内“情景式”教学法:积极开展情景式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情景模拟,并分组对经典案例进行方剂配伍分析、讨论,以期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办法,教师从中可适当引导启发、点拨,师生共同探讨以得到解问题的最佳方案。

(3)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外教学法

除了传统课堂教学外,方剂教学团队组织实施了形式多样的课后学术活动辅助教学。组织成立学生学术研究小组,并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中医药理论研究和科研研究,任课教师均与所教授班级建立QQ群、微信群,或通过学习通、微助教等载体开展网络实时交流,并做好学前、学中、学后的学情分析,及时做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方案,以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3.3以理论学习与实践参观相渗透的教学途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强化效果,把学生从课程中带入方剂实践实训中心、附属医院、五运六气示教馆、杏林青马基地、省中医药博物馆、国家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将专业知识、思政教育与实践有机结合。教学过程的开放性、真实性和实践性,广阔的教育平台、丰富的教育题材、生动的教育素材,为拓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并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


课程评价与成效

1.贯穿全程的形成性评价

在以考核学生专业知识为主的形成性评价过程中,采用讨论式、案例式、情景式、辩论式等方式,通过考点内容的设定,融入思政元素。如在考核麻黄汤时,君药麻黄的作用是什么,可以设计思政元素为君药相当于一个团队的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君臣药应该怎样配合,以此,既考察了学生对方剂药物配伍的理,也考察了学生对大局意识和协作精神的理解。

2.反响较好的同行及学生评价

入选学校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的事迹在中国中医药报(《探索中医药人才德育之路》,2019年1月24日、2019年4月2日第2版)、中国教育网、长春信息岗(《以培养大国良医为己任》)、吉林日报(《言传身教,育心育人》)等媒体报道,在学校同行课堂活动中率先交流。

学生的反馈显示融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满意度,提升了对自身成长和专业发展的认可度,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品质素养。如“我很喜欢方剂学这门课程,老师不仅传授给我们知识,更让我懂了很多道理。比如,做人做事犹如药方配伍,方子通过药物‘君臣佐使’的配合而发挥作用,我们在生活中也应有团队精神,在集体中找到自己发挥潜力的位置,贡献自己的力量。”2019级硕士研究生马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在学生每年的评价中反映也较好。

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的德运用”获得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20A14),完成2部书稿,著作即将于2021年5月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3.由点及面的成效及示范辐射作用

课程建设由最初的思政元素的梳理挖掘,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的建立,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优秀事迹在多家媒体的报道及得到省社科重点项目的支持,完成思政教育成果的书稿,必将课程思政建设及课程思政育人的经验模式得更广泛的示范应用。


课程特色与创新

1.课程特色“三融合”为特点的课程思政模式

《方剂配伍规律研究》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突出理论与实践、传承与创新、思政与专业相融合为特点的课程内容。通过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夯实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提高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通过传承与创新相融合,达到古为今用、古今结合,提升传承与创新能力;通过思政与专业相融合,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与岗位胜任力,最终成为适应我国“新医科”发展需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医药高层次人才。

2.创新点

2.1创新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课内、课外相辅助的教学方式,理论学习与实践参观相渗透的教学途径,实现了课程思政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创新。

2.2创新了源于课程特色的思政元素挖掘与运用

针对《方剂配伍规律研究》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以方剂方名、治法、配伍等为切入点,围绕“团队精神、大局意识和个人发展”,纳入与课程相关的医德故事、名家名言、中医典故,按照医德医风、理想信念、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等分类,建立《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实现了源于课程特色的政元素挖掘与运用的创新。

典型教学案例:《方如其名,藏玄机由四君子汤的方名说起》

“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地位的崇高。而后世对“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自此,“君子”一词有了德性。

四君子汤四味药材均属于平、温药材,不燥热,补性平和,品性中正,不偏不倚,从了“君子致中和”的古意,所以用“四君子”来命名。

从四君子汤的命名、主治脾胃气虚的功效而言,都体现了儒家的“和”思想。“和”,《说文解字》:“相应也”。“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调和,二是指和谐,表示协调、和合、均衡、统一的状态。故儒家有“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及“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的重“和”观念。“和”存在于天地事物变化之中,和宇宙万物相呼应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万物生存应当遵循的准则。《中庸》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荀子·天论》指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董仲舒直谓:“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儒家文化中的“和”思想对中医药文化有着十分广泛的影响,渗透到中医药文化的各个方面,就人体生理状态而言,中医认为天地为大宇宙,人身为一个小宇宙,只有人体保持“阴平阳秘”,方可维持阴阳的平衡和谐;在中医的诊疗思想中,“谨查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中“平”即是“和”的体现,即和谐,平衡之意。在遣方用药时,一再强调“补泻无过其度”,这里“度”,即适中,而不能太过,否则会适得其反,达不到恢复协调状态的最终目的,这是因为“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做人也要像谦谦君子一样,在与人交往或者在团队合作中,既不自高自大,也不自卑自贱,要积极努力,发挥自身作用,取得更多成就,获得更高发展。


课程建设计划

1.持续建设计划

完善和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课程考核等方面体现思政元素,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丰富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创思政元素展现形式,注重课程思政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明显作用。

2.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课程思政素材及资源仍需进一步完善补充。

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仍需进一步检验评价。

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修正。

3.主要改进措施

继续坚持“立德树人”为导向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梳理与挖掘,完成50例。

实和拓展课程思政案例资源,对已应用的60例经典案例进行思政元素成效评估与论证。

善课程评价方法和体系,对考核内容中包含的思政元素设置科学准确性进行评价和修正。

4.支持保障措

4.1人员保障:方剂教研室目前已拥有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现有教师8名,教授4名,副教授2名,讲师2名。具有博士学位者6名,硕士学位者2名,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4名。参编教材20余部,发表科研、教学论文30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40余部,主持参加教研项目20余项。

4.2管理及经费保障:在方剂学省“金课”建设上,学校会从各方面对课程的建设予以支持和帮助;方剂学科作为省级重点学科,也有一定的学科建设经费支持;学科成员均有相关教学课题,可以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辅助支撑条件。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