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
 首页  中心简介  重要文件  工作动态  课程建设  学习交流  理论研究  资料下载 
  工作动态
学校组织吉林省高校课程思政专...
学校组织首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
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长春中医药...
关于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评选...
关于转发《关于开展普通本科教...
长春中医药大学关于开展2022年...
长春中医药大学关于评选第二届...
长春中医药大学关于评选第二届...
  学习交流
学校召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评选...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年丨长春中医...
学校召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
我校组织校级课程思政专项研究...
王金凤解读课程思政“113435”...
马克思主义学院付晓男从哲学视...
马克思主义学院徐永军作“课程...
门瑞雪教授做客“名师讲坛”谈...
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建设 > 正文
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针灸推拿特色技术与应用》
2023-04-20 18:05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针灸推拿特色技术与应用》

课程类型: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负责人:刘明军

授课对象:中医学专业

开课单位:针灸推拿学院


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情况

《针灸推拿特色技术与应用》是针灸推拿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也是我校针推专业开设的特色课程。结合我校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服务于培养热爱中医药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的中医临床医师的人才培养要求。

1.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和重

本课程的课程思政方向是以传承我校“长白山通经调脏手法流派”的学术思想为切入点,培养具有我校特色的针灸推拿人才

课程思政重点是“守正创新”在巩固学生的中医专业思想的基础上,能够建立与时俱进的中医临床科研思维;“知行合一”加强学生将基础知识与临床实际相融合的中医临床实践能力;“德技双馨”加强医学人文素质和医生职业道德修养。

2.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硕士一年级研究生,在硕士研究生入学伊始,即着力培养“大医精诚”中医核心价值观,突出吉林针灸推拿学术流派特色,做到“三个统一”,即职业价值观塑造和知识能力培养相统一,扎实的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能力相统一,继承中医古代经典理论与吸纳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相统一。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渗透于中医临床实践的各个环节,培养能够全面适应大型医疗机构、基层社区、养生保健机构等各层次健康产业机构的适用型针灸推拿人才。

3.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本课程依据国家级一流专业—针灸推拿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针灸

学、推拿学,国家区域诊疗中心附属医院推拿科的国家级高水平学科专业平台,以已经建立的《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课程思政医案医话选编库》的资源重点,实现中医人文素质、中医职业道德修养、针灸推拿临床特色诊疗思维、中医临床行业准则、守正创新的中医科学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等课程思政元素全覆盖,建立包括学科带头人、理论授课教师、临床带教教师、医院管理工作人员的多元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情况

本门课程以“三个统一”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突出“守正创新”“知行合

一”“德技双馨”的课程思政重点,整合学科专业课程思政资源,不断优化课程思政的内容,拓展课程思政的融入点。

1.围绕建设目标,整合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本课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目标,以学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为主线,整合针灸推拿学科教学、科研和临床各个平台的资源,充分依托针推拿学院针灸推拿学国家级一流专业、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家区域诊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学、推拿学重点学科的相关学术资源,为学生提供文献、临床和实验的各方面教学资源,建立了《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课程政医案医话选编库》,根据课程思政元素分类,收集中医临床医案医话,在课程讲授中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现已收录中医医案医话169条,包括名老中医成长经验介绍、疑难病症诊疗心得举隅、医德美谈事例、医患交流经典举例等,在医案医话讲授过程中,渗透课程思政元素,做到润物无声。同时学科专家出版的《中国推拿大成》《中国针灸技法》等大型学术著作为教学辅助教材,巩固学生专思想,提升学生专业自信心,建立学科专业特色诊疗思维。

2.规范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程思政融入点。

  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的培养目标,本课程按照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完善和修订了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中,逐条进行了分析与论证,精神设计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点,并且与《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课程思政医案医话选编库》中的医案医话进行匹配,落实了课程思政元素的载体。


其典型课程思政融入点情况总结如下:

课内容

程思政融入点

案医话库对应点

长白山通经调脏手法流派学术思想概要、典型案例

学生了解长白山通经调脏手法流派学术思想

学科的学术思想要点,更好地传承学术思想精华,建立守正创新的中医思维

刘冠军学术思想

之虹教授学术思想富春教授学术思想

运腹通经法治疗代谢类疾病

针对现代临床疾病谱的改变,整合传统推拿手法,与进俱进,创立新法

刘明军教授运腹通经法治疗单


性肥胖医案

镇静安神针法治疗失眠症了解古代哲学思想,深入挖掘古典精华,实践中创法,重视学术精华感悟

王富春教授治疗顽固性失眠1例

浮针腹针等新兴针灸技术

通过查阐文献资料,课堂师生互动,培传统治疗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理念和吸纳先进科学技术的能力

浮针疗法发明过程及学术思想探究


师生针推手法“手谈”

在了解理论的基础上,在实训、临床中讲解手法,增强学生对手法要领的理解养工匠精神

针灸医疗事故1例分


PBL病例讨论

模拟现实情况中可能出现的医疗场景中,锻炼注重医德医风,提高职业素养,括衣着得体、言语适宜、动作规范、例书写规范等


“常见腹泻的小明”:PBL教学案例


创新创业典型研究成果宣讲

在学生自主研学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授课表达能力,并注重增强学生对最新学科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思考能力,并达到师生共同进行专题研究的目


3.优化教学方法,建立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本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开设名师名医讲堂、临床跟诊实训、PBL小组讨论、学生自主研学后进行成果汇报等,突出“德技双馨”“知行合一”“守正创新”,根据学科“学术特色强、实践操作性强和自主研学性强”的特色,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形成了符合本课程特点的“名医名师引领—学术思想传承—特色手法实践—课程思政—自主研学—团队互动”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模式。


课程评价与成效

1、建立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深化课程思政效果

本课程的考核评价采取结局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理论学习、实践能力、医学人文,诊疗思维、职业素养、自主研究、团队意识等全方面进行考核和评价。共分三个评价阶段,即理论知识评价,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进行评价;实践能力评价,是在理论知识和实习实训阶段之后,以“手谈”体会的形式进行评价;综合能力评价,是在课程全部内容结束之后,以宣讲自主研学成果的形式进行评价。其中课程思政的效果主要是通过自主研学的成果汇总的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分别从讲授内容、实践体会、文献查阅、创新观点等四个方面进行考核和赋分。

2、课程思政改革成效显著,示范辐射作用明显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对本学科的学术思想有了深入的了解,为今后在工作中的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参加工作之后,在临床工作中能够对学科的特色针灸推拿技术进行推广和发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并且医德医风和职业素养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就业的三甲医疗机构、社区基层单位、自主创业医疗机构等用人单位都对课程的教学效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并且专业优秀的毕业生的事迹在《吉林日报》进行了宣传报导。


课程特色与创新

本课程的课程思政的特色和创新点可归纳为:“三个统一”,即“德技双馨”将职业价值观塑造和知识能力培养相统一,“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守正创新”继承古代经典针灸推拿技术与吸纳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相统一。

典型教学案例1:师生针推手法“手谈”。即在学习了理论知识后,通过名医名师在临床带教中,结合具体病例讲解特色手法的适应症、手法操作要领、注意事项,使学生能够直观深入的对学科特色治疗技术进行传承和理解,做到知行合一,并且能够通过亲身体会名医名师的接诊过程,从而受到熏陶和感染,接受大医精诚的职业素养教育。

典型教学案例2:PBL模拟诊疗讨论。即由教师设计一个非劣构性的在临床实践中可能出现的病人情况,由学生分别承担医生与病人的角色,通过模拟诊疗过程来体会医生的职业精神,包括锻炼注重医德医风,提高职业素养,包括诊疗思维、衣着得体、言语适宜、动作规范、病例书写规范等,使学生对工匠精神、医学人文等多方面的素养有所提高。


课程建设计划

在未来5年内,本课程将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继续深化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点,在教材建设、授课形式、教学资源三个方面进行建设和完善。

1.建设课程特色教材。以长白山通经调脏手法流派学术思想为基本内容,融合最新针灸推拿学科研究进展,编制课程特色教材,在教材相应位置明确课程思政融入点。

2.进一步优化授课形式。建立以师生手法互动交流、翻转课堂、PBL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授课方式,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增加学生自主研学能力。

3.强化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保证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进行一线教学,体现学科学术思想,强调课程思政内容与要点贯穿于课程讲中。继续完善《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课程思政医案医话选编库》,建立《PBL问题库》;设立课程思政育人,开展床边教学,使学生通过临床一线跟诊等形式,增强教学培养效果。


关闭窗口